合作  >  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CP)

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CP)


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ntrahepatic cholestasis of pregnancy,ICP)是妊娠期妇女特有的严重并发症之一,常发生在中晚孕期,表现为瘙痒与胆汁酸升高(>10μmol/L),重症可伴有黄疸和肝酶升高。发生率在人群间存在差异,大约在0.3-15%之间,大多数报道在0.3-0.5%。


src=http _inews.gtimg.com_newsapp_bt_0_3258064136_1000&refer=http _inews.gtimg.com&app=2002&size=f9999,10000&q=a80&n=0&g=0n&fmt=jpeg.jpg



ICP的发病机制尚不清楚,可能与女性激素、遗传及环境等因素有关。[1]产前检查时对ICP高危孕妇筛查肝功能和血清胆汁酸水平,有利于ICP的早期发现和诊治。


非妊娠期妇女胆汁淤积绝大多数是潜在肝脏疾病的表现,最常见的是胆道疾病,自免性疾病少见。


src=http _cj.aiziw.com_uploads_picagyw_20200627_5ef7045889c28agyw.jpg&refer=http _cj.aiziw.com&app=2002&size=f9999,10000&q=a80&n=0&g=0n&fmt=jpeg.jpg

ICP通常为自限性疾病,产后消失。分娩后ICP的临床症状和实验室异常指标常可自动恢复正常,对孕妇危害较小,主要在孕期危及胎儿,容易引发胎儿宫内缺氧、羊水污染、早产、新生儿呼吸窘迫等并发症,严重者可造成胎死宫内或死产。




宫内胎儿的安危是和ICP的严重程度相关的,程度越严重,发生胎儿宫内突然死亡的风险就会越高


对于轻度ICP(血清总胆汁酸≥10~40μmol/L;临床症状以皮肤瘙痒为主,无明显其他症状),可以在正常产检的同时,在家自我监护。


src=http _pic.vjshi.com_2018-08-25_ff8d6eae75ee0ed24ae22b06e077ca15_00003.jpg x-oss-process=style_watermark&refer=http _pic.vjshi.com&app=2002&size=f9999,10000&q=a80&n=0&g=0n&fmt=jpeg.jpg


若出现重度ICP(血清总胆汁酸 ≥40μmol/L,伴有其他情况,例如多胎妊娠、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复发性ICP、曾因ICP致围产儿死亡者等),需要按照医生的医嘱进行治疗,必要时住院通过药物治疗来缓解瘙痒症状,降低血胆汁酸水平,改善肝功能,延长孕周,改善妊娠结局




ICP终止妊娠的时机
轻度

孕39周左右;


重度

大于36周;


重度无好转或加重者

孕34-37周;


重度既往有ICP死胎史者

孕34-37周,视具体情况而定;


重度ICP,伴先兆早产且保胎无效或可能胎儿宫内窘迫或伴有双胎、子痫前期者

视孕周权衡而定。



对于ICP孕妇的胎儿缺乏特异性监测指标,但目前还是建议ICP患者加强胎动及胎心监护密切监测胎儿宫内情况。

src=http _hiphotos.baidu.com_zhidao_pic_item_cb8065380cd791237db0d623a4345982b2b78011.jpg&refer=http _hiphotos.baidu.com&app=2002&size=f9999,10000&q=a80&n=0&g=0n&fmt=jpeg.jpg


胎动

评估胎儿宫内转台最简便、客观、及时的方法,胎动明显减少、消失是胎儿宫内缺氧的危险信号;

胎心监护

可以通过NST试验进行胎儿宫内状况的监测,推荐孕32周后,每周1-2次,重度者每周2-3次;可使用可靠的家用胎心监护产品增加监测频率,若出现胎动异常或胎心监护NST评分不佳,可及时到医院就医,避免不良围产结局的发生。建议选择可靠的家用胎心监护产品时,选用经过大量临床验证,并取得NMPA医疗器械注册证的医用级产品,并且要关注是否有专业的服务团队


封面.jpg


索思穿戴式胎儿心电监测仪

小贴心采用创可贴式柔性设计;运用先进的电生理技术,进行被动式生理信号采集,对胎儿没有辐射伤害,更安全;可同时在线监测FHR(胎儿心率)、MHR(母亲心率);可抛式医学传感器,主机传感器一体式设计,无需耦合剂,无需定位胎背;长程监测时间可达10小时以上,在真正实时监测的同时,更经济。


微信图片_20210428131145.jpg


需要强调的是,即使是胎心电子监护正常,ICP还是有发生无任何预兆胎死宫内的可能。



参考文献:

[1]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患者血清总胆汁酸水平与妊娠终止时间及结局的相关性[J]. 邢秋丽,丁青,赵丹.  中国实用医刊. 2020(07)